Khenpo Sonam Nyima Rinpoche 堪布索南尼瑪仁波切 H. H. Penor Rinpoche 贝诺法王 H. H. Karma Kuchen Rinpoche 噶玛古钦法王 H.H Pema Norbu Yangsi 贝诺杨思法王 Khenchen Pema Sherab Rinpoche 堪千贝玛谢绕仁波切 Terton Mingyur Dorje 大伏藏师 明珠多杰
1st Throneholder 第一任白玉寺寺主

Rigzin Kunzang Sherab 仁增昆桑喜热

2nd Throneholder 第二任白玉寺寺主

Padma Lhundrub Gyatso 贝玛伦珠佳措

3rd Throneholder 第三任白玉寺寺主

Drubwang Padma Norbu 竹旺贝玛诺布

1st HH Penor 一世 贝诺法王
4th Throneholder 第四任白玉寺寺主

Karma Chophel Zangpo 噶玛曲培桑布

1st HH Karma Kuchen 一世 噶玛古钦法王
5th Throneholder 第五任白玉寺寺主

Drenchog Karma Lhawang 噶玛拉旺

6th Throneholder 第六任白玉寺寺主

Gyurme Ngedon Tenzin 久美涅敦丹增

2nd HH Karma Kuchen 二世 噶玛古钦法王
7th Throneholder 第七任白玉寺寺主

Padma Dongag Tenzin 贝玛埵昂丹增

Gyatrul Rinpoche 嘉楚仁波切
8th Throneholder 第八任白玉寺寺主

Dongag Choekyi Nyima 埵昂确吉尼玛

3rd HH Karma Kuchen 三世 噶玛古钦法王
9th Throneholder 第九任白玉寺寺主

Rigzin Palchen Dupa 仁增巴钦杜巴

2nd HH Penor 二世 贝诺法王
10th Throneholder 第十任白玉寺寺主

Karma Thegchog Nyingpo 噶玛贴却宁波

4th HH Karma Kuchen 四世 噶玛古钦法王
11th Throneholder 第十一任白玉寺寺主

Jigmed Thubten Shedrub Choekyi Drayang 晋美图滇谢祝却吉札杨

3rd HH Penor 三世 贝诺法王
12th Throneholder 第十二任白玉寺寺主

Karma Kuchen Rinpoche 噶玛古钦法王

5th HH Karma Kuchen 五世 噶玛古钦法王

1st Throneholder - Rigzin Kunzang Sherab 第一任白玉寺寺主 - 仁增昆桑喜热

This biography of His Holiness is from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Palyul Lineage, palyul.org 本传记前段原文来自白玉祖寺官方网站,www.palyul.org.cn;後段文章譯自「A Garland of Immortal Wish-fulfilling Trees-The Palyul Tradition of Nyingmapa」一書。

在普賢王如來本自清淨解脫的偉大淨覺本性中,圓具諸佛的一切果德。雖然五方佛族的主尊在法性上是無二無別的,但是為了調伏有情,他們任運地從原始智慧中,展現了雲般不可數的化身。一切眾生的怙主一偉大的金剛持明昆桑謝拉,在種種的因緣下,亦有無邊的化身。在他過去生中,他曾經為釋迦牟尼佛之子羅候羅、根延達摩塔阿羅漢(十羅漢之一,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噶拉多傑(大圓滿阿底瑜珈的祖師)、師利星哈(吉祥獅子,阿底瑜珈偉大的金剛阿闍梨)、蔣波心音、因扎菩提國王(後來的傳承持有者),中國開悟的禪師、拉孫嘉瓦蔣卻(亦即蓮師二十五大弟子之一的根敦桑波,修持蓮師成就,可在虛空中禪定)、卻洛恭(阿亞巴羅的化身)、蘇成釋迦炯涅(全知者)、蘭釋迦汪波、普陀瓦仁千梭、唐龍桑巴泰西帕、蒼宋巴(偉大的成就者)、美隆多傑(偉大的成就者)、與多波地方之謝拉嘉稱。

在大伏藏師桑傑林巴的恭督(偉大周遍覺心)伏藏法中,有記載一特殊預言︰現下這尊阿羅漢──根敦桑波,在心中會持有恭督祕密伏藏,為了宏揚恭督伏藏教法,在將來他將以般若(智慧)之名轉世,藉著護持恭督之甚深教法,他的慈悲將恩澤那些居於邊地、或環境更惡劣的無數有情,他會以祕密瑜珈士來示現,具有洪亮的聲音,他的慈悲將等虛空遍滿法界。尊者除了轉世為昆桑謝拉外,許多他後來的轉世,如嘉初仁波切及嘉誰朱美多傑等,也在西藏東北區嘉隆附近的邊地,匡正並宏揚了佛陀正法。

有關南卻虛空藏教法持有者的預言中亦指出︰「在此地的東或南方,會有名具恰美、圖欽與桑的聖者誕生。在他們的頸背有痣相壯嚴,由於幸運的業緣,他們將掌持此法脈。這三個名字分別為噶瑪恰美、圖欽嘉措、昆桑謝拉及幕桑地區的喇嘛多傑昆桑嘉措。

在加隆地區有一位伏藏師貝瑪德千林巴,在他的「隆梭空行心要」伏藏法中有一項預言︰「在噶陀的西方,卻洛恭會以寂靜的菩薩示現,名具昆桑,他會廣弘一成就傳承的教法。」從這些先後期伏藏法的預言中,都明示了昆桑謝拉的轉世及廣弘教法。

昆桑謝拉誕生於布波地區的都康省,此地區正好位於噶陀的正西方,幕桑的東南方,靠近康蚌寺的白玉地區。他誕生的村落稱為阿邱,如「文殊真實名經」云︰「究竟正覺阿中出,阿者一切字中勝。」根據地理風水的觀點,他誕生的地點極為祥瑞,他的父親為衛李家族之後裔,名為多傑,在此家族源流上,有不少的成就喇嘛示現,其中包括早期噶陀巴齊寺的成就喇嘛汪佳。昆桑謝拉誕生於西元1636年,也就是藏歷的火鼠年。當尊者還在孩提時代時,即任運地具足對一切眾生的大悲心,即便是再小的生物亦不會加以傷害;不像其他的孩童,尊者在小時候,內在原始之覺性便已甦醒,且在背誦噶陀傳承的祈請文上極具天賦。

來自康烏寺且為金剛手菩蕯化身的「汪扎嘉措」(Wangdrag Gyatso)之上首弟子「確揚嘉措」(Chokyong Gyatso)授予昆桑謝拉居士戒,在受戒時,昆桑謝拉依照傳統獻上他的一小束頭髮,並獲得「圖欽嘉措」的戒名;除此之外,確揚嘉措也傳給他大手印、及其他深奧的伏藏法。在帕巴雷給寺,昆桑謝拉晉見莊巴仁波切(Drungpa Rinpoche),並依止他五年;在這段期間,昆桑謝拉接受了長壽祕密精華成就法、納利立津心要、瑪桑噶舉(Martsang Kagyud)傳承大手印之深奧教授及許多其他口傳。尊者非常刻苦、精進地修持這些法要,為了放棄睡眠,尊者甚至於在晚上將其頭髮以繩繫綁於樑上以保持清醒;由於不凡的精進與毅力,尊者終能了悟上師傳授給他的珍貴口傳。之後,昆桑謝拉被委任為莊巴仁波切護法寺之維那(修法時帶領唱誦者);在尊者擔任維那期間,他以如洪鐘般之優雅音聲而聞名。由於尊者堅固之出離心,他放棄此生一切外相的執著。尊者也在法主「答拉貝瑪瑪諦」(Tagla Pedma Mati)前,接受了極多的深奧灌頂、教授與口傳以斷除一切疑惑。

尊者從答拉法主與莊巴仁波切的入室弟子金剛持明「嘉文恭丘答西」(Gyawen Konchog Tashi)處,接受了包括所有寧瑪久本(Nyingma Gyud Bum)的教授,其中包括阿底瑜珈心髓部的所有十七續;龍欽巴尊者對「祕密心要」的註解------「遣除十方黑暗」、「七寶藏論」及「三休息論」;永敦多傑巴對「祕密心要」的註解------「明鏡」及「如意寶珠內義」;敦措雷北之「黃金種子字之內義」;恭督上師之「上師心髓」、「八大嘿嚕嘎心要」及為數極多之其他灌頂、教授與口傳。

另外,在嘉隆莫松有一極負盛名的成就者仁千多傑(Lama Rinchen Dorje),昆桑謝拉從他那裏接受了「恭督上師心髓」及康傳承的阿努瑜珈之甚深灌頂。至此,昆桑謝拉已成為早期噶陀傳承的持有者。由於「嘉文恭丘答西」及仁千多傑之兩位上師的慈悲攝受,昆桑謝拉能接受到答拉法主本身親自從每位伏藏者獲得的傳承灌頂、教授與口傳,也因為如此,昆桑謝拉在日後常提及這兩位上師的慈悲,以及對他們堅定不變的信心。

在巴欽卻宗寺,昆桑謝拉親近尊貴的成就者謝拉嘉措,並從他那兒接受了「竹傑潔南(竹傑的授權)」、「竹傑嘉措(百次授權)」、大伏藏師惹那林巴的「心成就法」及其他岩藏教法、極深廣之「上師心髓成就灌頂」及「阿努瑜珈灌頂」。

尊者也從竹巴噶舉的著名成就者杜桑祖古「孔卻噶波」處,接受了珍貴的經部、般若波羅密多、噶當派傳承、惹那林巴的「生命祕密心要」及其他許多伏藏教授。

尊者也從許多其他的偉大上師處,諸如馬圓雍顛嘉措、阿卓南卡秋乍、嘉拉南卡仁千、貢嘎嘉措(德格的大成就者),接受了完整而珍貴的經部口傳、薩迦派道果及其他舊譯與新譯的許多灌頂與教授。所有昆桑謝拉接受的灌頂與口傳教授都被記錄成兩大冊。

在接受這些傳承灌頂與口傳教授後,昆桑謝拉便到人煙罕至的隱密深山中閉關潛修並實踐了他所有的承諾。尊者精進地修持,他在自己的坐墊四周放置了尖銳的刺針以徹底放棄睡眠,他晝夜不懈地努力修持,突破了各種障礙直至體悟之經驗昇起,並修持至道上果位的徵兆顯現。

尊者後來雲遊至幾乎與世隔絕的殊噶寺(Shugag monastery),在那兒他對「通帕嘉稱」(Tonpa Gyaltsen)產生了不可動搖的信心, 「通帕嘉稱」是「喇嘛佳壯」(Lama Jadrang)的弟子,而「喇嘛佳壯」則是「聰依嘉措」(Chonyid Gyatso)的轉世,也是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薩拉哈」(Saraha)尊者的化身。「聰依嘉措」在事前對「通帕嘉稱」預言過這位殊勝弟子的到來,於是「通帕嘉稱」非常高興地接納他;昆桑謝拉也因此從「通帕嘉稱」處接受了不少早期噶陀成就者集結的珍貴法要、大伏藏師卡瑪林巴的「寂忿生圓二次第」、大伏藏師惹那林巴的「忿怒蓮師」及其他伏藏法。特別的是,根據「甘露續流」的記載,昆桑謝拉長期地接受「阿努瑜伽深奧灌頂」之根本與支分灌頂、「寂忿幻現」及「阿底瑜珈心部的十八續」。在這些灌頂中,他獲得「突卻渣波乍」(意為:內含尊勝心,外現忿怒像)的密名。 「通帕嘉稱」也將深廣的心性成熟教授──「阿督孔卻嘉稱」(Ah Do Konchog Gyaltsen's)傳承之大圓滿「覺心觀照」傳予昆桑謝拉。在這些教授的引領下,昆桑謝拉得以明見心性。 因此,昆桑謝拉尊者常說,「通帕嘉稱」是他特別的根本上師。

之後,當昆桑謝拉修持這些深奧的教法時,他持守「萃取精要」的戒律,他以成份為藥石的濃縮精華丸及其他草藥來取代一般食物。

後來,在他前往拉薩參訪的途中,經過一個稱為「卻都農卓」的地方。他得知名聞遐邇的偉大金剛持明明珠多傑正好造訪此地,昆桑謝拉便一心想去晉見他以獲得加持。當他見到這位偉大的大伏藏師時,尊者心中洋溢著不可思議的淨信與虔誠心,明珠多傑傳予他大伏藏師「惹那林巴」和「杜督多傑」的所有伏藏法及「康卓寧體」(空行心要)。有一次,明珠多傑給昆桑謝拉一個木製封緘著的空盒子,並將另一個盒子給予另一位弟子。當天晚上,他們將盒子放在頭頂上並供養念誦許多祈禱文,之後,昆桑謝拉打開盒子,發現盒中有一方自生的法藥結晶,在中央並有許多細小顆粒綻放出光彩奪目的五色光芒。

當昆桑謝拉請求明珠多傑尊者給予南卻的灌頂與口傳教授時,他被要求至藏經閣,隨機取出一經,而昆桑謝拉選取的經典正是傳自觀世音菩薩的「南卻虛空藏法」,明珠多傑於是告訴昆桑謝拉說,這是他成為「南卻虛空藏法」持有者的徵兆,也因此傳授尊者「大圓滿掌中佛」所有的灌頂與心性成熟的教授。昆桑謝拉完全放棄睡眠且不中斷地修持此珍貴法要,直至確認大伏藏師明珠多傑與蓮花生大士無二無別。由於親證此心續之流原本即是清淨之本初覺性,昆桑謝拉圓滿地證悟了大圓滿「頓超」的四種自然成就見地之本初智慧,即大圓滿阿底瑜珈的最高悟境。

也是在這個時候,在噶瑪恰美仁波切的引導下,昆桑謝拉正式剃度出家,恰美仁波切給他的法名即是昆桑謝拉;恰美仁波切同時也給他「惹那林巴」的所有傳承灌頂、解脫教授與口傳,並授權他成為法脈持有者。同時,恰美仁波切也給尊者新、舊譯傳承如海般的灌頂與解脫口傳,以及恰美仁波切對大圓滿掌中佛的註解、「七法種子字」、氣脈修法及其他教授。當昆桑謝拉受心性的教授時,他有系統地了悟所有的大圓滿六百四十萬續。在一剎那中,他清楚地憶起過去的二千世,尊者迅速地到達修持的顛峰,且有許多極明確的成就徵兆。

昆桑謝拉尊者也從桑耶多傑(Sangye Dorje)處,接受了所有剛喇羅渣瓦傳承的「寧瑪久本」教法(「寧瑪久本」乃由惹那林巴所集結,它包括了所有寧瑪巴摩訶、阿努、阿底瑜伽的教傳教法。)、「桑瑪脫經」、「松贊岡波王之最後指示」。從不同的上師處接受許多教法後,昆桑謝拉便返回幕桑。

也是在這個時候,「蔣巴彭措」依其業果、功德與影響力成為第一位德格王。 在他登基之前,白玉、蒼都、與巴隆地區分別是由「東拉德巴」、「句希彭穹」與「巴瑟喀巴」所控制。由於此三位區域領袖都向「蔣巴彭措」稱臣,因此此三個區域也自然地都歸「蔣巴彭措」所掌控;另外,一些其他區域則是被武力強行侵佔的,在這個時期,在西康省的下區域戰火頻傳,許多寺廟都遭受到破壞與摧毀。與許多神聖喇嘛所預言的一致,「蔣巴彭措」王與「赤千桑耶殿巴」共同建立了一座寺院──白玉南嘉祥丘卻林(Palyul Namgyal Changchub Choling),此新寺院是從原有寺院的廢墟中重建的,而此聖地曾經有不少大成就者現前加持。寺院落成之初有五百多位出家眾,其中大多數是來自巴那寺住持「噶通東巴紳吉」的佛學院及基秋河河谷的僧侶。「蔣巴彭措」王原本想敦請「色洛殿巴嘉稱」為此新白玉寺院的住持,但「色洛殿巴嘉稱」因認為自己年紀已大而婉拒,但他認為聰依嘉措的弟子昆桑謝拉十分適合,因他能住持教法並將之弘揚至十方。於是「蔣巴彭措」王便傳送一封正式的邀請函給當時在幕桑的昆桑謝拉;同時,「色洛殿巴嘉稱」亦與昆桑謝拉會面,建議他此刻正是弘法利生之時,昆桑謝拉於是將此事稟告他的上師明珠多傑尊者,並請示上師擔此重任是否適合,明珠多傑於告訴他:「根據蓮花生大士的預言,你普渡群生的時機已經成熟,你應前去擔任住持並弘揚正法,白玉寺會將成為弘揚寧瑪巴教法永不枯竭的泉源。」明珠多傑於是將其餘的祕密口傳傳予昆桑謝拉,充分授權他掌持南丘虛空藏法脈的傳承,並為他陞座為金剛阿闍梨,以究竟地慈佑一切眾生。

在西元1665年,藏曆木蛇年,昆桑謝拉三十歲時他來到了白玉寺並擔任住持;不久,他開始制訂基礎的別解脫戒、菩薩戒(依龍樹菩薩的深見派傳承與無著菩薩的廣行派傳承),並傳授寧瑪巴的教傳與伏藏教法,特別是大圓滿阿底瑜珈的修持;在這段期間,尊者不可思議的佛法事業像夏天的湖泊般暴漲。

再一次地,昆桑謝拉至「涅多」去親近他珍貴的上師噶瑪恰美仁波切;在這次參訪中,恰美仁波切授予他比丘戒,昆桑謝拉也因此成為一位具足戒比丘。此外,他也接受了金剛持明(淨覺持有者)的頭街,他的名字也因此成為金剛持明昆桑謝拉;在種種寶幢、法袍與旌旗等莊嚴下,昆桑謝拉正式成為噶瑪恰美仁波切的法脈攝政,並依照指示穿上嘉華噶瑪巴的法帽及法袍。此外噶瑪恰美仁波切授予他伏藏師「貝瑪林巴」與「古登」的伏藏法、卡瑪林巴(Karma Lingpa)的寂忿生圓二次第儀軌、伏藏師紳壯(Shangdrom)的「生命擁有者」、「措窩、根恭及恰噶三忿怒尊」、伏藏師嘉稱寧波(Jatson Nyingpo)的伏藏法及明林德千(Minling Terchen)的「生命成就心要」灌頂;尊者也接受了伏藏師惹那林巴的深奧教法如︰「觀音菩薩祕密心要」、「三身心要成就法」、「生命成就祕密總集」、「忿怒蓮師」及「隆梭心髓」 (Longsal Nyingthig)。恰美仁波切告訴昆桑謝拉說:「根據預言,你將成為惹那林巴的法脈持有者,且藉此傳承你將利益無數有情。」為了延續噶瑪恰美仁波切的佛法事業,昆桑謝拉繼續接受所有的其餘法要,而成為法脈的直接持有者。為了取悅上師,昆桑謝拉向噶瑪恰美仁波切獻上「隆梭」的「忿怒蓮師之熾焰本初智慧」。

為了能親近大善知識伏藏師「杜督多傑」(Duddul Dorje),昆桑謝拉展開了一項參訪行程,但出發不久即在羅宗這個地方因戰火而無法前進,尊者於是決定派遣侍僧,帶著殊勝的供養前去晉見杜督多傑;在昆桑謝拉折返白玉寺途中,經過怒秋河時遇沉船,昆桑謝拉雙手抱著兩位侍僧,以金剛雙跏跌坐姿,滴水不沾地飛越此河,此項神蹟立即傳遍這個地區,他以「飛越河流的噶陀喇嘛」而聞名,也因此啟發了一般居民的恭敬虔誠心。

之後,建造白玉祖寺的蔣巴彭措王邀請明珠多傑至他的皇宮,昆桑謝拉也一同做陪,這是昆桑謝拉第一次見到蔣巴彭措王,他們之後形成了上師與大功德主的關係。在這一次的會面之中,明珠多傑傳給蔣巴彭措王許多的灌頂與教法。

不久之後,明珠多傑被邀請至噶陀寺(Kathog monastery),昆桑謝拉也是一同前去。在一個明珠多傑主持的大灌頂中,由昆桑謝拉給予一千多位信眾寶瓶的甘露,另大眾驚奇的是,雖然接受灌頂的信眾有一千多人,但這寶瓶的甘露一直都是足夠的,並不需要補充;法會後,明珠多傑告訴昆桑謝拉說這是他成就的徵兆。隨後,明珠多傑與信眾弟子們便來到幕桑地區及吉丘河谷一帶,在這裏,明珠多傑給予數千的弟子們南丘傳承的灌頂及教法,也給予昆桑謝拉許多珍貴的伏藏教法,並告訴昆桑謝拉:「南丘虛空藏法此殊勝的伏藏法,是由蓮花生大士直接傳給我,你則是繼我之後這傳承及口傳的持有者,我將這些教法傳授給你,你必需發大菩提心以利益法教和一切有情眾生」,之後,昆桑謝拉便在正式地成為明珠多傑尊者南丘傳承的持有者,當時有許多的祈請文來祈求法運昌隆。不久之後,明珠多傑尊者便圓寂了,昆桑謝拉舉行許多供養儀式,並建造了一座舍利塔來供奉尊者的骨舍利。回到白玉祖寺之後,昆桑謝拉尊者又在大殿旁建造了另一座舍利塔來供奉尊者的舍利。同時,之前派往供養杜督多傑(Duddul Dorje)的侍者也回到白玉祖寺,並帶回了珍貴的伏藏資料,以及杜督多傑專為昆桑謝拉所寫的每日持誦儀軌。

昆桑謝拉尊者也邀請特千龍薩寧波(Terchen Longsal Nyingpo)來白玉祖寺,特千龍薩寧波給予尊者許多伏藏教法,及一幅珍貴的極祕密之岩傳觀音菩薩像,並預言尊者將成為這些教法的持有者;在特千龍薩寧波離開的時候,尊者供養了一千多種不同的供品。由瞭解到昆桑謝拉白玉祖寺和噶陀寺必需保持密切合作以弘揚教法,昆桑謝拉和特千龍薩寧波這段時間一直保持連繫,尊者並在白玉祖寺內造了一座蓮師聖像,並由尊者和特千龍薩寧波一同舉行開光儀式。尊者並在特千龍薩寧波之前立誓,從當時三十五歲開始至生命結束,他將以閉關修行為主,日中一食,斷除葷食,並且不飲酒。

昆桑謝拉無論是修法或是傳法,總是遵循著戒律之規範,尊者的弟子們也都能以此清淨的戒律為基礎,來修持深奧的密乘之道,因此,白玉祖寺的環境和僧團的心靈都是在純淨的氛圍之中。尊者也嚴格規定酒類只能用在薈供儀式中,尊者的許多弟子也以尊者為典範---精進閉關,日中一食,且不食肉、不飲酒。

當蔣巴彭措王邀請第一世佐欽波切(Dzogchen Rinpoche)---貝瑪瑞林(Pedma Rigzin)至王宮來校正並確認佐欽教法的見地及修持方法時,佐欽仁波切也至白玉祖寺拜訪,並會見昆桑謝拉尊者,他們並討論了佐欽傳承如白玉傳承教法的相似處,這次吉祥的會面之後,尊者送佐欽仁波切至敏卓林寺,佐欽仁波切從敏林特千(Minling Terchen,第五世達頼喇嘛的兄弟)接受了「敏林教傳傳承」的灌頂與教法之後,把這些教傳法教之手稿帶回給昆桑謝拉尊者當作供養,這份原始的手稿仍然保留在白玉祖寺。這也是第一次「敏林教傳傳承」的教法來到白玉祖寺,這吉祥的緣起也促使之後所有的「寧瑪巴教傳教法」能被製做成木刻版保存。

雖然尊者大部分的時間用來閉關修持,但尊者仍會在許可的時候傳法並指導弟子,許多弟子透過禪修的經驗都有成就的徵兆出現。就在這個時候,白玉祖寺吸引了很多的信眾,並且接受了許多的供養,但習於閉關的尊者並不喜歡這種情形,他便帶了兩個侍者至歐薩山岡之靜處閉關,在淨觀之中,尊者瞭解到原來歐薩山岡是由噶惹多傑(Garab Dorje)加持過的聖地。尊者在茅草搭建的小屋中閉關修持,雖然沒有其它雜事,但愈來愈多的信徒慢慢聚集,使尊者閉關的地方也漸漸成了大眾心性修持的中心。

在這個時候,尊者的佛行事業更加廣大,信徒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各地的國王也都非常尊祟尊者,不只對尊者行廣大的供養,也為尊者建造新的寺廟。尊者的在家弟子都定期地修持許多教法:一日斷食並持守十善業之法、頗瓦法(遷識法)、以及持誦六字大明咒…等。在尊者附近的地區,大眾狩獵的行為及捕獸的陷阱都不復見,僧俗四眾也不再飲酒食肉。

為了以修法為道,白玉祖寺的僧團以別解脫為基礎,並修持龍樹菩薩之「甚深見派」,及無著菩薩之「廣大行派」兩大菩提心的教法,透過這些基礎的修持,僧眾清除了修道上的障礙並積集功德。且在白玉祖寺,一個月閉關的傳統和四十萬遍的四加行是必需的,只有完成這些加行的修法,才能接受其它的灌頂和生起次第等本尊的修持,再進一步學習圓滿次第,以及四十四天的閉關修持「拙火」,修持的人必須通過一項考驗:就是在冬天的時候,將一件濕冷的衣服穿在身上,再以修持的拙火使其變乾;修法成功後,再根據個人的情況,進行心性及止觀的修持,最後再修無二之大手印及大圓滿無上瑜伽(阿底瑜伽);修持者將閉關八十天以修持無上瑜伽之「頓超(妥噶)」,包括「黑暗修持(Darkness practice)」之閉關,也就是在一位有經驗的上師指導之下,在一個完全黑暗房間裏,修持「妥噶」之淨光。當以上這些三年次第的修法都完成並都有成就後,行者將被授予「金剛阿闍黎」的榮銜及法帽,將可為他人進行灌頂及傳法。這些修行閉關的次第,自昆桑謝拉開始至現在,已成為白玉祖寺的傳統。

昆桑謝拉尊者每日從黎明至黃昏,日中一食,保持靜語並進行自身的修持;灌頂、傳法、解惑集中則在黃昏至中夜,之後僅有三個小時的睡眠。尊者每日一定修持「拙火」及「妥噶」。在每月的十五日及三十日,除了平常的修法外,尊者也會加修懺法。尊者精進的修持使每個見到他的人,都能感受到尊者是尊貴無暇的。

尊者將大眾供養給他的物資,全部用來資助僧團,並常常放生,舉行無數的大成就法會及甘露法藥成就法會。尊者也遵循上師恰美仁波切的指導,修持惹那林巴的「三身成就法」及「觀音菩薩極密心要」,對此教法,尊者並著有「白銀明鏡(White Silver Mirror)」一函。尊者每年也舉行「七世婆羅門珍貴藥丸法會」,並寫下新的修持指示。白玉祖寺也從昆桑謝拉尊者開始,例行舉行「八大嘿嚕嘎」及「覺心極密心要(Condensed Essence of the Enlightened Mind)」的成就法會及甘露法藥法會。這些從尊者開始舉行的例行法會,有些仍延續至今日。

尊者也以建造大量的舍利塔聞名,在主要道路旁,繪有許多本尊及咒語,讓見到的人能種下解脫的種子;尊者也製做許多本尊壇城;在薈供或煙供之後,尊者也將一些供品放入大河之中,讓整條河流的水都充滿加持力,尊者也舉行源自桑耶林巴(Sangye Lingpa)的「日光加持儀式」。在尊者的領導之下,白玉寺擴充至三千人之多的大寺院;並且經由教理的學習和實際的修持,佛陀的教法在此不斷的增上和廣泛地流佈。

尊者為無數的弟子授予各種戒律,具緣的弟子會修持更深奧的教法,當他們修行有成就時,可以了知前世或預知後世,也具有能力以加持他人,許多尊者的弟子都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以利益眾生。來自幕桑的喇嘛多讓(Lama Dozang)說:在尊者這位大持明圓寂之前,他至少拜訪過將近一百座由尊者的弟子所建立的寺廟或閉關中心。由此可見尊者及其弟子利生事業之廣大。

尊者可回憶起往昔一、二千世的情況,也具有神通以利益眾生,如可以毫不猶豫地預知未來之事,尊者也在石頭烙下他的足印,這些足印至今仍然可見。尊時晚年以修持為主,但也在白玉祖寺建了一座兩層樓高的殿堂---「拉薩康(Lhasar Khang)」,這時白玉祖寺來了一位以印度聖人裝扮的人,願為新的殿堂繪製法相,尊者於是在二樓繪製了天法的本尊,尊者也製造了的根本上師與其四個主要弟子的鎏金雕像。尊者也以金和銅塑造了一尊一層樓高的「覺沃移喜諾布」佛像,是戴有五方佛冠的釋迦牟尼佛像,當造這尊佛像的時候,有成群的螞蟻以小金球來供養此雕像,當尊者為這尊佛像開光的時候,尊者清楚的看見瑪哈嘎啦護法以怙主瑪寧的形象出現在虛空中,之後融入此佛像中。在舉行「覺心極密心要(Condensed Essence of the Enlightened Mind)」的甘露法藥成就法會時,尊者親見主尊---蓮花金剛,同時,有一顆橄仁樹芽自然出現在法藥中,且香氣遍滿整個寺院;有一位從三十五公里外的城市來的弟子,說他當時也聞到此殊勝的香氣。

在一次的護持教法的法會當中,昆桑謝拉也親見明珠多傑尊者出現在前面的虛空中,尊者四周並圍繞著無數的本尊、咒蔓、和法器。又有一次舉行惹那林巴的「心性成就」甘露法會中,天空降下了花雨,在場所有的人也都見到了三圈銀白色的月光圍繞在白玉寺周圍,且嘎巴拉裏的甘露伴隨著沸騰的聲音,不停的滿溢出來。

有一次,尊者給予德些都巴(Desheg Dupa)「八大嘿嚕嘎善逝心要」之灌頂,在修前行及生起次第時,許多在場的信眾見到了九位本尊及其眷屬出現在光明之中。在舉行惹那林巴的「觀音菩薩祕密心要大成就法會」時,甘露丸也不斷的增加,有些還飛越虛空掉入河流之中,美麗的彩虹也出現在天空中。每次尊者舉行各種成就法會時,特殊的香氣都會瀰漫在白玉寺的四周。尊者透過無數的利生事業,弘揚了經教與密續的教法,並興建了許多寺廟,也在中國的許多地區建立了僧團,這些地區之前有些連法的名稱都未曾得聞。

在昆桑謝拉尊者之前,祖欽夏洽窘內(Zurchung Shakya Jungney)的時代,由祖欽夏洽窘內及其兒子和弟子全力弘揚三內密(瑪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使寧瑪巴的學院遍布各地。之後,由於因緣之故,寧瑪巴教法衰微幾乎蕩然無存,只剩下一些山上的隱士和在家眾保存教法;其它的傳承持有者,如第五世達頼喇嘛、及他的兄弟敏林特千(Minling Terchen)、和來自多傑扎寺、噶陀寺、雪謙寺、佐欽寺的上師也都盡力讓密續再度發揚光大,但各別的努力總是有限,在這個寧瑪巴教法危急的時刻,昆桑謝拉尊者的出現,讓些殊勝的教法能夠再度復興,在康區,尊者是佛法最有力的弘揚者,特別是弘揚蓮師的教法以及建立寧瑪巴佛學院。尊者的努力對於弘揚「寧瑪巴教傳」及「恭督(Gondgu)岩傳」的三內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昆桑謝拉的四個心子是貝瑪倫珠嘉措(Pedma Lhundrub Gyatso),多傑昆讓嘉措(Dorje Kunzang Gyatso),尊者的姪子大西徹滇(Tashi Tseten)以及尊者的弟弟貝瑪耶喜嘉措(Pedma Yeshe Gyatso);四個大弟子是耶喜聖吉(Yeshe Senge),阿費爾(Alphel),惹頓倫珠嘉措(Raton Lhundrub Gyatso),和多傑薩爾(Dorje Thar)。這殊勝的傳承有如珍貴的金鍊,由尊者這些傑出的弟子們,建立了白玉五大寺,再由這五大寺,分出了一百多座寺院,讓白玉寺的組織更加穩固,也讓白玉傳承更加發揚光大。

當尊者知道是自己將離開這世界的時候,他開始留下許多預言。他特別希望一些弟子能拋棄世俗之一切,在差哩(Tzari)等知名的聖地閉關,認真地修行表現出真正出家僧眾的風範;許多尊者的弟子接受誓言出家,在不同的地方修行,並達到大圓滿修持最高的成就---虹光身。

在昆桑謝拉圓寂之前,尊者留下遺言給他最重要的弟子---貝瑪倫珠嘉措:「你必須如同我一樣,全力地弘揚教法,若能如此,那我們實際上是不會分離的。現在我看到巨大的水晶階梯從天而降,並有無數如雲眾的供養天女帶著供品,引導著老虎和雪獅慢慢接近。這是尊者最後留下的話語,這也是阿底瑜伽之行者在修行成就時,智慧空行母迎請並護送行者進入法界的象徵。在西元1699年,藏曆木兔年的第十五天,六十四歲的昆桑謝拉尊者將密意融入虛空法界之中。

在尊者圓寂的時候,寒冷的天氣突然變的溫暖,許多花芽都開始綻放花朵。尊者的主要弟子和三千多名僧眾為尊者舉行供養儀式,在這段期間,大多數的弟子們都感受到持續的清淨光明之覺受。當舉行荼毘大典時,絃麗的雲彩伴隨著燦爛的彩虹遍布整個天空;尊者的頭蓋骨浮凸出一個「阿」字,並留下許多圖樣及舍利。在這特別的日子裏,很多尊者的弟子都親見尊者現前,許多弟子則是在夢中得見,尊者或給予預言,或消除其障礙,或給予加持等等。尊者的弟子們建造了一座一層樓高的舍利塔,內層為石頭和泥,外層覆以珍貴的黃金,來供奉尊者的舍利。

尊者的著作共有五函,包括「天法大圓滿掌中佛前行及正行修持法」、「大圓滿淨光妥嘎之教授」、「三律聖教明燈 (The lamp of the Doctrine of the Three Vows)」、「如何依止心靈的上師」、「飲酒的過失」、「大成就法會及註釋之目錄」等。在艱困的年代,尊者不僅弘揚了佛陀的教法,對於寧瑪巴傳承的維持更是居功厥偉,更是白玉傳承的第一任法王,天法之教法在尊者奠下的基礎下逐漸向外開展,白玉寺也成為寧瑪巴六大寺院之一。尊者也樹立了嚴守戒律與精進實修的典範,成為後世四眾弟子追隨的榜樣。

尊者的法名---昆桑謝拉之意義為:昆桑(完美無上的),謝拉(智慧),即「無上之智慧」。

Kunzang Sherab was born in 1636, the eleventh rabjung year of the Fire Rat, in the province of Do-Kham in the region of Bubor. The name of the village in which he was born is Ah Chog. As a child, he possessed compassion for all sentient beings and never harmed even the smallest creature. Unlike ordinary children, he awakened his innate primordial awareness at an early age and was gifted with the ability to memorize many prayers. He underwent many hardships while doing his practices, including tying his head up by his hair at night in order to completely abandon sleep. With dedicated enthusiastic perseverance, he was able to actualize realization of the precious oral instruction he received from many great teachers and achieved the signs of true accomplishment on the path.

King Lhachen Jampa Phuntsog and Trichen Sangye Tanpa together built a new monastery and named it Palyul Namgyal Chanchub Choling. The King then sent a formal invitation to the great Vidyadhara Kunzang Sherab to be the head of the new Palyul Monastery. Kunzang Sherab asked his guru, Terton Migyur Dorje, who replied, “According to Guru Padmasambhava’s prophecy, the time has now ripened for you to work for the welfare of sentient beings. You must go to take charge of this monastery and it will become an exhaustless source of dharma, propagating the Nyingmapa Doctrine.”

In 1665, the eleventh rabjung year of the Wood Snake, Kunzang Sherab was in his thirtieth year when he arrived at the new Palyul Monastery to assume his position. He skillfully cared for and guided the sentient beings that met him. A great number of his disciples actualized signs of accomplishment through their meditative experience. Several disciples retreated to uncertain places to accomplish and actualized the Great Perfection tradition of transferring from this world. It is known that several of these disciples actually accomplished the rainbow light body.

In 1699,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year of the Earth Rabbit, at the age of sixty-four, after partaking of his midday meal, Kunzang Sherab dissolved the rupakaya (form body) into the great sphere of truth. The moment he passed away, the weather became unseasonably warm and sprouts and buds suddenly bloomed. His principal disciples, along with three thousand monks, performed extensive offering prayers in his honor. During this time, the majority of disciples experienced unceasing clear light awareness. While his body was being cremated, celestial clouds mingled with rainbows to fill the pristine sky. A self-originating syllable AH became embossed on his skull and many images and precious bone relics were observed. A stupa, one story high, made of stone and mud and covered with gold, was erected to contain his precious relics, as well as the Longsal Terma of Avalokiteshvara.